1.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构型熵调控策略,成功在介电陶瓷中实现了柔韧性与功能性的平衡。该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型熵设计对功能陶瓷的微观结构进行调控,在单一陶瓷基体中构建结晶/非晶相结构——无序非晶相基体赋予材料良好的柔韧性,而嵌入其中的纳米晶相则保留功能特性。研究团队以Bi₄Ti₃O₁₂基介电薄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Bi位引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Nd、Pr、Sm),并结合化学溶液沉积法和牺牲层法,获得了不同熵值的自支撑陶瓷薄膜。该高熵氧化物薄膜保留了其本征功能特性,介电常数约为35,高于绝大多数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介电材料。7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柔性高熵功能陶瓷”(Flexible high-entropy functional ceramic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 7月4日,山东省陶瓷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淄博召开标准审查会,由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光刻机用氧化铝陶瓷导轨》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据悉,审查专家对标准文本及技术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查,并对部分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专家组认为该标准制定程序规范、技术指标先进、试验数据可靠,一致同意通过审定。氧化铝陶瓷导轨在内的半导体设备用精密陶瓷已成为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其中相关标准的缺失成为该领域的短板之一,此次《光刻机用氧化铝陶瓷导轨》的制定将对我国半导体设备用精密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3. 7月3日,湖南瓷芯科技先进陶瓷材料研发设计中心与生产制造基地入园签约仪式,在长沙市岳麓高新区举行。据悉,湖南瓷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广州瓷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聚焦电子陶瓷材料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化突破,计划在岳麓高新区打造其核心研发与中试平台。项目依托湖南大学肖汉宁教授团队核心技术,专注高导热、绝缘型电子陶瓷基板的国产替代与产业化,计划2026年实现年产90吨电子陶瓷产品列产品的小批量投产,产值超3000万元。
2. 7月4日,山东省陶瓷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淄博召开标准审查会,由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光刻机用氧化铝陶瓷导轨》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据悉,审查专家对标准文本及技术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查,并对部分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专家组认为该标准制定程序规范、技术指标先进、试验数据可靠,一致同意通过审定。氧化铝陶瓷导轨在内的半导体设备用精密陶瓷已成为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其中相关标准的缺失成为该领域的短板之一,此次《光刻机用氧化铝陶瓷导轨》的制定将对我国半导体设备用精密陶瓷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3. 7月3日,湖南瓷芯科技先进陶瓷材料研发设计中心与生产制造基地入园签约仪式,在长沙市岳麓高新区举行。据悉,湖南瓷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广州瓷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聚焦电子陶瓷材料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化突破,计划在岳麓高新区打造其核心研发与中试平台。项目依托湖南大学肖汉宁教授团队核心技术,专注高导热、绝缘型电子陶瓷基板的国产替代与产业化,计划2026年实现年产90吨电子陶瓷产品列产品的小批量投产,产值超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