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26日,工信部发布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二批)入围揭榜单位公示》。攻关材料名单集中在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个方向。其中“3D打印氧化锆陶瓷墨水”和“氮化硅陶瓷”两项先进陶瓷材料项目入围。据悉,“3D打印氧化锆陶瓷墨水”项目是由杭州泰利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博雅迈特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揭榜单位。聚焦口腔修复领域,以开发3D打印用高端纳米复合氧化锆材料为核心任务,着力突破牙科氧化锆粉体制备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打通“氧化锆粉体-3D打印氧化锆陶瓷墨水-牙科修复体(牙冠、贴面、嵌体等)”全产业链链条。”氮化硅陶瓷“项目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与衡阳凯新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揭榜单位。
2.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固溶设计制备的Mg0.8Mn0.2Al1.6Fe0.4O4陶瓷将B值提升至8056 K,但受限于氧空位诱导的电荷失衡和非阿伦尼乌斯行为,导致微波性能与热敏线性度难以兼容。近期,研究人员针对Mg-Al-Mn-Fe-O尖晶石陶瓷在高温下电学性能非线性及微波损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c3+晶格锚定效应调控价态平衡,同步抑制氧空位扩散并强化八面体键价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200℃至1000℃超宽温域内实现了高度线性热敏特性,满足宽温域温度传感的线性度需求。同时,研究实现了尖晶石陶瓷低εr、超高Q·f 及近零τf的平衡。基于该材料制备的圆柱介质谐振天线在12 GHz卫星通信频段实现了92%的辐射效率与6.28 dBi的增益,验证了其在卫星通信前端模块中的工程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陶瓷》(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2.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固溶设计制备的Mg0.8Mn0.2Al1.6Fe0.4O4陶瓷将B值提升至8056 K,但受限于氧空位诱导的电荷失衡和非阿伦尼乌斯行为,导致微波性能与热敏线性度难以兼容。近期,研究人员针对Mg-Al-Mn-Fe-O尖晶石陶瓷在高温下电学性能非线性及微波损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c3+晶格锚定效应调控价态平衡,同步抑制氧空位扩散并强化八面体键价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200℃至1000℃超宽温域内实现了高度线性热敏特性,满足宽温域温度传感的线性度需求。同时,研究实现了尖晶石陶瓷低εr、超高Q·f 及近零τf的平衡。基于该材料制备的圆柱介质谐振天线在12 GHz卫星通信频段实现了92%的辐射效率与6.28 dBi的增益,验证了其在卫星通信前端模块中的工程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陶瓷》(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