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构型熵调控策略,成功在介电陶瓷中实现了柔韧性与功能性的平衡。该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型熵设计对功能陶瓷的微观结构进行调控,在单一陶瓷基体中构建结晶/非晶相结构——无序非晶相基体赋予材料良好的柔韧性,而嵌入其中的纳米晶相则保留功能特性。研究团队以Bi₄Ti₃O₁₂基介电薄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Bi位引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Nd、Pr、Sm),并结合化学溶液沉积法和牺牲层法,获得了不同熵值的自支撑陶瓷薄膜。该高熵氧化物薄膜保留了其本征功能特性,介电常数约为35,高于绝大多数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介电材料。7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柔性高熵功能陶瓷”(Flexible high-entropy functional ceramic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利益声明:以上行业快讯均收集自符合信息安全协议的采集技术,经人工筛选后发布。CERADIR™及其运营团队不持有以上内容中提及的上市企业之股份或相关投资产品。以上快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投资机构观点。